我國大多數(shù)體育館,會議室等需要做
聲學材料的場所內(nèi)吸聲材料和結構具有控制混響時間功能。
由于會議廳采用短混響,因此,必須選用強吸聲的結構。又因強吸聲處理,因此建筑師經(jīng)常采用各種容易引起聲學缺陷的體形,如圓形、橢圓形、卵形平面、穹形屋頂?shù)取6刂埔糍|(zhì)缺陷的措施,除了配置擴散結構外,通常用強吸聲方法,因為它同時起到控制混響時間的作用。
適合于會議廳用的低頻吸聲結構有如下三類:
1.吸音板共振吸聲結構:用膠合板(5-7mm厚)作木護墻,離剛性墻面100-200mm的結構是控制低頻混響有效措施,同時,也有很好的裝修效果,最適合于會議廳內(nèi)使用。但需做防火處理。
2.房中房結構聲學設計,這類結構可將其共振頻率設計在欲控制的范圍內(nèi),會獲得顯著的效果。它的表面形式可以是穿孔板,也可做成共振吸聲砌體。
3.軟包吸聲結構,即在厚度較大的多孔性吸聲材料后面設置符合控制低頻所需的空腔。
在會議廳的控制中、高頻混響時間,除了主人依靠聽眾本身和座椅的吸聲外,應根據(jù)混響計算,確實在墻面配置強吸聲材料,這對平行側墻和凹弧形墻面來說,還可消除顫動回聲和聲聚焦等缺陷。作為墻面控制中、高頻的吸聲材料,通常有玻璃棉、礦棉板,外設阻燃織物或壁毯,也可配置鉆孔吸聲結構(鋁板或纖維板鉆孔)或織物包阻燃泡沫塑料等構造。
會議廳講臺的后墻,也應作適當?shù)奈曁幚?,以免后部反射聲,引起講臺上傳聲器的聲反饋;在放映電影時,則由于后墻反射聲與揚聲系統(tǒng)直射聲的相位差,引起不利的聲干擾。
會議廳的頂部,當廳內(nèi)的聲吸收是以控制混響時間達到設計值時,通常不作吸聲處理。而作為反射面。
會議廳吸聲結構的配置和選擇要根據(jù)它的容積標準(即裝修要求)而定:在100m3左右的特小型會議室內(nèi)(一般的圓桌會議),如果室內(nèi)陳設有地毯、窗簾和沙發(fā)座,通常不需另作吸聲處理,即可達到預計的混響時間值。在200m3以上的會議廳,一般都應配置吸聲料或結構。
吸聲材料(或結構)的類別很多,形式也有多種多樣。但從內(nèi)裝修的形式上可歸納為下述三類:
1. 暴露型:即吸聲材料直接配置在會議室內(nèi)表面。如在墻體或吊頂?shù)凝埞窍略O置布藝吸音板或者聚脂纖維吸音板和鉆孔聲結構等。
2. 裝飾型:即在吸聲材料的表面作各種滿足裝修要求的飾面材料和結構,如在墻體上裝上生態(tài)木吸音板等。
3. 隱蔽型:在透聲的屏障后配置各種隔音氈或者各種
隔音材料或結構。
上述幾種形式的選用,要根據(jù)吸聲和裝修要求,投資,以用建筑師的愛好而定。
在大、中型會議廳內(nèi)控制混響的難點是低頻混響時間。由于廳內(nèi)的觀眾、座椅、地毯、門窗簾幕和多數(shù)建筑材料,都在中、高頻范圍內(nèi)顯示其較好的吸聲性能。因此,如不對低頻作有效的吸聲處理,勢必造成低頻混響過長而影響語言清晰度。